以下兩文轉載自: msn 社群 >> 【∼ 天上人間∼】>> 【文 學 】>> 【新詩、散文創作區】>> 《談詩》 網址:
http://groups.msn.com/1heavenZ/page7.msnw?action=get_message&mview;=0&ID;_Message=2400&all;_topics=0
愛的呼喚之陌路人
很多人以為英詩; 外國詩自由, 其實只是吹水. 中文常用字不足三千, 而五千字已包括古文以內之95%文章. 而英文常用是6000字, 只可用來看報紙(中文報紙用字不足二千!). 為什麼: 一是中文為字素文字, 因此只須把不同的字組合起來成為詞句, 因此自漢以後已很小新字, 近代唯一的造字運動只有化學元素的文字, 而簡化字基本上只是文體的正規化而已.
但英文的造字困難, 因此社會變化便要再造新字, 如Laser便是新造之文字, 以致文字越來越多, 中文的大字典有最大的亦只有五萬字, 但美文牛津字典多達近二十萬字, 即為此種原因.
而可笑的是很多人以為英詩自然, 更是大笑話. 古代的西方詩的格律遠以中詩嚴格, 必須事事求音步和諧和押韻. (由於西洋語文無音調, 故無平仄), 由於西洋語文的音節長遠不一, 並不如漢語般一字一音, 再加上英文的音節及文法覆雜, 故此要守格律是十分困難的事. 亦因此只好用十分薜的字, 因此詩只是一些小數人的愛好, 大多數人一生也不會念一兩首詩. 這點在法文更嚴重, 故此自由詩在19世紀中的法國產生, 但自由詩其實更難寫好, 因為他依然要求格律的美, 只是沒有故家格律吧. 但民國詩人多不會外語, 只是看了一些十分低水平的翻譯, 但只為自由詩真的"自由"! 英國的自由詩流行於三十年代, 徐志摩學了拿回中國卻變了"格律詩"!
在此奉勸一些一要批評中文, 請先深入研究西方的文史哲及宗教, 否則只會流於胡說八道, 正如"中大"那些連中文也不會的"漢學家"來抨十三經一樣 --- 天天鬧笑話. 不信, 看看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把毛澤東自認"和尚打傘"看作"一個孤獨老人的自嘆 -- 像雨中的老僧, 死未!!!!!!!!!!!!
胡卜凱
我不知道 愛的呼喚之陌路人 這篇留言是否在和我討論
這?堨u做一些澄清
我想詩是最早的文學形式
主要原因 是 那時沒有文字和印刷術
靠口耳相傳 必須容易記憶
所有的格式 最初的功能 應相當於電腦的parity check
後來才演變成形式美的要求
我的論點在 表達形式
而我立論的基礎在
表意單位(字數) 的 多少 及 結構
以及 它的 數量和 結構 對(詩的) 形式及題材 所產生的 限制
我並沒有能力或意圖 比較中英詩的長短
更沒有能力或意圖 批評 中文
我不懂英詩 但也知道一些它的限制 如輕重音節的先後秩序
我認為 對仗 的限制 遠大於
音節和字數 的限制 (尤其英文可選擇的字數很多)
功力高的人(如杜甫 李商隱) 當然可以把 (律詩的) 美感發展到極致
普通人就難有成就
這是我把我討論的範圍 限於律詩和絕句
沒有提古詩(作為一種體裁)的原因 |